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第一部分,内含历年真题
No.1: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片土地: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中法《黄埔条约》。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俄签订《天津条约》。1858年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0 年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界内”。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4 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 44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定书,割去7万平方公里领土。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两国签订《中法新约》
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后中国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与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
No.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洗劫和烧毁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对圆明园进行了连续12天的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皇家园林。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同样进行了肆意抢劫。
No.3: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No.4: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No.5: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①区别:前者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着重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及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着重解决生产力问题。
②联系:只有完成前者,才能为后者的完成创造条件。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No.6:工人阶级的优点和特点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
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地域上:通商口岸城市;行业上:纺织、面粉、采矿、铁路等),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主要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No.7: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841年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与英国侵略者展开激烈战斗,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
台湾人民也曾多次反抗侵略者。
1900年,义和团和部分清军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No.8:林则徐、魏源、严复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39年编制了《四洲志》。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后来翻译了《天演论》,它所宣传的思想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No.9: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将山东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1899 年 11 月,法国强租广州湾,并要求清政府不得把云南、两广割让给他国,滇、桂、粤便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英国将长江流域划入其势力范围。日本将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
美国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No.10: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经常压制人民的反抗斗争,力主避战求和,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No.11:金田起义
1851 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No.12:《天朝田亩制度》性质与内容
颁布于1853年,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的纲领性文件。
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进行分配。
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25户为一两。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这项制度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No.13:《资政新篇》的性质
这是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先后颁布的重要文件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No.14:洋务运动的形成
1861 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其中有沪、宁、闽、津四局和张之洞在汉阳创办的湖北枪炮厂。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19世纪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其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一直由李鸿章管辖。
No.15: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No.16: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在技术、管理方面极度依赖洋人。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官办、官督商办的形式具有严重的衙门气息。
No.17: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动
向皇帝上书。康有为与参加会试的举人发起著名的“公车上书”,康有为成为倡导维新运动的旗手。
著书立说。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人类公理》等著作。梁启超写了《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篇,汉译名为《天演论》
介绍外国的变法。
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
No.18: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即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这场论战,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1898年3月,张之洞发表的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是《劝学篇》,提出的思想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