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14317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南京财经大学编(2024年)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金融学专业(专升本)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围绕投资银行的各项基本业务,主要阐述了投资银行学的基本理论与经营实务,既包括企业融资方案设计、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公司再融资、债券发行与承销、资产证券化、公司并购、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又包括大量相关实际案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了解投资银行业务,领会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式,掌握证券发行、公司并购、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等各个细分领域的基础知识,同时引导考生学习资本运作的一些案例,使得考生能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分析与解决问题,并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投资银行概述,包括投资银行的定义及基本业务,组织形式;第二部分对投资银行业务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包括:股票发行与上市,债券的发行与交易,投资银行的经纪、做市与自营,资产管理,兼并收购,风险投资、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第三部分为投资银行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
1.系统地获得投资银行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必要的基本理论,本课程的常用基本术语及方法,这是重点内容。
2.具备将投资银行学理论融入实务案例进行研究的初步能力,对投资银行业务体系的组成有系统的了解。
3.熟练掌握我国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能够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投资银行的功能。
第一章 投资银行概述
一、课程内容
本章首先定义了投资银行的概念,比较了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概括了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然后介绍了投资银行的存在形式和组织形式、投资银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从经济学角度对投资银行的功能进行解释,最后介绍了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状况。
二、学习要求
了解投资银行的简要发展历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存在形式及各种形式的优缺点,
熟悉投资银行的概念、与商业银行的区别、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能够从经济学角度解释投资银行的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
(一)投资银行的定义、与商业银行的异同及主要业务
(二)投资银行的存在形式与组织形式
(三)投资银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四)投资银行功能的经济学解释
(五)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四、考核要求
(一)投资银行的定义、与商业银行的异同及主要业务识记:①投资银行的定义。
领会:①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②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③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二)投资银行的存在形式与组织形式
领会:①投资银行在美国、欧洲大陆、英国、日本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存在形式;
②投资银行的组织形式。
(三)投资银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领会:①投资银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四)投资银行功能的经济学解释
领会:①投资银行功能的经济学解释。
(五)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
领会:①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阶段;②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特点。
第二章 企业融资方案设计
一、课程内容
本章首先介绍了企业融资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及其需要关注的各项要点;然后介绍了融资需求预测的步骤和主要方法,从财务量化角度更加具体化融资需求问题;最后,介绍了企业如何选择具体的融资方法,分析了典型项目融资的四个基本模块,并具体介绍了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企业融资的概念、特征及资金来源;熟悉投资银行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掌握项目融资的当事人、一般程序;熟悉企业融资的基本类型和风险。
三、考核知识点
(一)企业融资需求分析
(二)融资需求预测
(三)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四、考核要求
(一)企业融资需求分析
领会:①融资方案设计的重要性;②融资需求分析的关注要点。
(二)融资需求预测
领会:①融资需求预测步骤。应用:①融资需求预测方法。
(三)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领会:①资本结构的确定;②股权融资的要点;③债务融资的要点;④结构融资的要点。
第三章 股份有限公司与首次公开发行
一、课程内容本章首先介绍了公司的概念以及作为资本市场融资主体的股份有限公司,然后分析了上市融资的动机,比较了公开上市的好处和弊端,接着,讲述了首次公开发行与股票上市的基本制度和程序,以及投资银行的主要工作,同时也介绍了股票发行定价问题以及 IPO 折价问题,最后介绍了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考生了解股票发行的制度与程序,掌握投资银行的主要工作内容,
重点掌握股票是如何定价、如何承销的。了解股票上市的条件与程序。明确股票定价的方法、路演的内容、招股说明书的内容,并通过案例学习,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了解私募发行的利弊及私募发行的程序。
三、考核知识点
(一)股份有限公司
(二)公司上市的动机
(三)首次公开发行与股票上市
(四)股票发行方式
(五)股票上市
(六)股票发行定价
(七)借壳上市四、考核要求
(一)股份有限公司
识记:①公司的概念;②公司的类别。
领会:①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
(二)公司上市的动机
领会:①公开上市的好处;②公开上市的弊端。
(三)首次公开发行与股票上市
领会:①证券发行制度;②发行准备工作;③股票发行审核。
(四)股票发行方式
识记:①回拨机制;②超额配售选择权。
领会:①我国曾经和现在的发行方式;②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发行方式。(五)股票上市
领会:①股票上市条件。应用:①股票上市程序。
(六)股票发行定价
识记:①股票发行价格。
领会:①我国股票发行定价;②影响股票发行定价的因素;③IPO 折价现象。
应用:①股票发行定价方法。
(七)借壳上市
识记:①借壳上市的概念。
领会:①借壳上市与 IPO 比较;②借壳上市的一般过程;③借壳上市的监管。
第四章 上市公司再融资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讲述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各种方法,具体包括了增发(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配股和可转换公司债券,同时也介绍了可分离公司债券这种比较特殊的再融资模式。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可分离公司债券的基本概念和好处,熟悉配股与增发的比较、定向增发和公开增发的好处,重点掌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优势、再融资的承销风险。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上市公司发行新股
(二)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
(三)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四)上市公司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
(五)再融资的承销风险四、考核要求
(一)上市公司发行新股识记:①配股的概念及融资特点;②公开增发的概念及融资特点;③定向增发的概念及融资特点。
(二)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
识记:①优先股的概念及融资特点。
领会:①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的条件。
(三)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识记:①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概念、特征及发行优势;②可分离公司债券概念。
领会:①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基本条款;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③发行可分离公司债券的好处;④可分离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
(四)上市公司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
识记:①可交换公司债券的概念及融资特点。
领会:①可交换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
(五)再融资的承销风险
领会:①再融资的承销风险。
第五章 债券的发行和承销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债券的发行和承销,具体包括国债的发行与承销、金融债券的发行与承销、公司债券的发行与承销以及短期融资债券与中期票据的发行,最后介绍了我国的债券交易市场。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债券的概念、特点、种类。熟悉债券的发行与承销。了解中国国债的发行、承销、价格、风险和收益,重点掌握债券的信用评级,熟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与承销程序。
三、考核知识点
(一)债券的基本知识
(二)国债的发行与承销
(三)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与承销
(四)金融债券的发行与承销
(五)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发行与承销
(六)债券交易市场四、考核要求
(一)债券的基本知识
识记:①债券的概念及特征。
领会:①债券的种类;②债券的付息方式与收益。
应用:①中美两国债券市场的基本情况。
(二)国债的发行与承销
识记:①国债的概念及特点。
领会:①国债的分类;②国债的发行;③国债的一级自营商制度;④国债承销的风险与收益。
应用:①美国的国债发行;②国债的交易。
(三)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与承销识记:①地方政府债券的概念。
领会:①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与承销。
(四)金融债券的发行与承销
识记:①政策性金融债券;②商业银行债券。
(五)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发行与承销识记:①公司债券;②企业债券。
领会:①公司信用类债券的主要条款;②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工具;③公司信用类债券的评级;④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发行定价。
(六)债券交易市场
领会:①银行间债券市场;②交易所债券市场。
第六章 资产证券化
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基本结构,并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类型,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和收益,最后介绍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通过本章学习,全面掌握资产证券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分类。详细了解资产证券化的运作程序,学习资产证券化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通过对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分析,掌握证券化业务的风险,并了解如何规范化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三、考核知识点
(一)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二)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类型
(三)资产证券化的收益和风险分析
(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四、考核要求
(一)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
识记:①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基本结构。
领会:①资产证券化的特点;②证券化资产的特点。
(二)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类型
领会:①抵押支持证券和资产支持证券;②过手证券、转付证券、担保抵押债券、本息分离债券和债务抵押债券。
(三)资产证券化的收益和风险分析
领会:①证券化的收益分析;②证券化的风险分析。
(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
领会:①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类别。
应用:①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典型案例。
第七章 公司并购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并购的基本概念、动因以及并购的程序、支付方式,然后,分析了杠杆
收购这种比较特殊的收购方式,接着介绍了反收购策略和要约收购。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兼并收购业务的概念与类型,了解公司并购的动机。通过案例学习,熟练掌握公司并购的步骤,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杠杆收购的相关知识,分析公司并购的经济效益,了解反并购策略。
三、考核知识点
(一)并购的概念和类型
(二)公司并购的动因
(三)公司并购的一般操作程序
(四)公司并购的支付方式
(五)杠杆收购
(六)反收购策略
(七)要约收购四、考核要求
(一)并购的概念和类型识记:①并购的概念。领会:①并购的类型。(二)公司并购的动因
领会:①协同效应;②多元化效应;③价值低估动因;④委托代理关系;⑤税负效应。
(三)公司并购的一般操作程序
应用:①目标公司筛选;②目标公司评价;③目标公司估值;④收购的实施;⑤并购后的整合。
(四)公司并购的支付方式
识记:①现金收购;②换股收购;③资产置换收购;④其他证券收购。
(五)杠杆收购
识记:①杠杆收购的概念。
领会:①杠杆收购的一般程序;②杠杆收购的收益和风险。
(六)反收购策略
领会:①预防性措施;②主动性措施。
(七)要约收购
识记:①要约收购的概念。
领会:①要约收购价格;②要约收购的豁免条件;③要约收购与私有化。
应用:①要约收购的程序。
第八章 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讲述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包括内部的风险管理和外部的监管。首先剖析了投资银行的风险来源,然后介绍了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的架构、政策和技术,最后介绍了投资银行监管的目标、原则、模式、内容。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的来源及风险管理;了解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要素、内容和基本要求;掌握投资银行外部监管的目的、原则、主体一级投资银行资格监管、业务监管、保险制度的内容;了解投资银行证券监管的国际合作。
三、考核知识点
(一)投资银行风险来源(二)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四、考核要求
(一)投资银行风险来源
识记:①投资银行风险的概念。
领会:①风险的整体特征;②投资银行业务风险。
(二)投资银行风险管理
识记:①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
领会:①风险管理架构;②风险管理政策;③风险管理技术。
第九章 投资银行的监管
一、课程内容本章首先主要讲述投资银行的监管问题,包括投资银行监管的目标和原则、投资银行的监管模式,然后再具体从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监管和证券公司的投行业务监管两个角度展开,之后介绍了次贷危机之后尤其是近期全球投资银行监管架构的变化和我国投资银行监管架构的变化,最后针对业务创新与监管之间的矛盾关系阐述了如何调适双方的需求。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投资银行监管的目标和原则、主要监管模式和主要监管内容;了解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监管的主要框架(包括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和证券公司投行业务);了解全球投资银行监管政策的变化。
三、考核知识点
(一)投资银行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二)投资银行的监管模式
(三)对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管理(四)对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的监管
(五)投资银行监管政策的变化四、考核要求
(一)投资银行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领会:①监管的目标;②监管的原则。
(二)投资银行的监管模式
领会:①集中监管模式;②自律管理模式。
(三)对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管理
应用:①我国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的管理体系;②我国商业银行并购业务的管理体系。
(四)对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的监管
领会:①监管机构;②监管模式;③监管内容。
(五)投资银行监管政策的变化
领会:①金融监管架构的变化;②业务创新与监管之间的调适。
为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兹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进而提出具体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课程内容和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使考生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要点、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是较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确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在考试之日起 6 个月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都将列入相应课程的考试范围。凡大纲、教材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的,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命题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予以体现。
二、关于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投资银行学:理论与案例》(第3版或第4版),马晓军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或2024年。
三、自学方法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的专业课程,综合性强、内容多、难度大,考生在自学过程中应该
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一过程可有效地帮助考生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考生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考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考生“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考生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考生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内容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是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课程在考试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 20%,领会占 30%,应用占 50%。
3.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 20%,较易占 30%,较难占 30%,难占 20%。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
4.本课程考试试卷中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类型(见附录样题)。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 分为及格。考生只准携带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铅笔、圆规、直尺、三角板、橡皮等必需的文具用品和不带存贮功能的普通计算器。